| 您好,歡迎來到重慶城鄉(xiāng)網(wǎng)! |
| 發(fā)布時間: | 2025/10/8 10:24:15 | 人氣: | 202 |
1955年9月17日,錢學森攜妻兒登上“克利夫蘭總統(tǒng)號”郵輪,踏上了回歸祖國的旅程。這一刻,他等了五年。就在登船前,他面對記者說出了那句載入史冊的話:“我打算竭盡努力,去幫助中國人民建設一個能令他們活得快樂而有尊嚴的國家!
然而,這條歸國路布滿荊棘。美國海軍次長金貝爾曾直言不諱:“我寧愿槍斃他,也不愿讓他離開美國。他無論走到哪里,都抵得上五個師!闭沁@種心態(tài),導致了一位杰出科學家遭受了難以想象的折磨。
當錢學森決定返回新中國時,他遭遇了美方瘋狂的阻撓。1950年,美國移民局不僅扣押了他的行李和書籍,更以莫須有的罪名將他關進特米諾島拘留所。
在這所惡魔島上,看守每15分鐘開啟一次刺眼的探照燈,用強光照射他的面部,導致他無法正常入睡。這種持續(xù)的精神折磨旨在摧垮他的意志,讓這位科學巨匠在身心俱疲中屈服。
15天內(nèi),錢學森的體重暴跌30斤,甚至一度失去發(fā)聲能力。 這種慘無人道的對待,與其說是司法程序,不如說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心理戰(zhàn)。美方企圖通過摧毀錢學森的身心,來阻止尖端科技隨他一同流向中國。
但他們低估了這位科學家的韌性。在非人的折磨面前,錢學森展現(xiàn)了中國知識分子的風骨——他沒有屈服,反而更加堅定了報效祖國的決心。
走出拘留所后,錢學森面臨的不是自由,而是長達五年的軟禁生活。美國當局將他列入黑名單,禁止他參與任何機密研究,并對他進行全天候監(jiān)視。
這段艱難歲月,反而成為錢學森學術(shù)生涯的轉(zhuǎn)折點。 遠離機密研究后,他將精力轉(zhuǎn)向理論探索,完成了《工程控制論》這一開創(chuàng)性著作。這本著作不僅奠定了現(xiàn)代控制論的基礎,更展現(xiàn)了他超越時代的學術(shù)視野。
在軟禁期間,錢學森從未停止為回國做準備。他悄悄整理畢生所學,規(guī)劃著將來為祖國科研事業(yè)貢獻的藍圖。面對美國政府的威逼利誘,他始終堅如磐石:“我相信我的前途在中國!
1955年6月,錢學森機智地利用一張香煙紙寄出求助信,最終驚動中南海。經(jīng)過中美日內(nèi)瓦會談的大國博弈,中國政府以釋放11名美軍飛行員為代價,換回了這位民族瑰寶。
錢學森的回歸,使中國導彈和原子彈的研發(fā)進程至少提前了20年。 他帶回的不僅是世界頂尖的航空航天知識,更是一種追求卓越、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。
在他主持下,中國先后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、第一顆氫彈,并將第一顆人造衛(wèi)星送入太空。這些成就徹底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,讓中華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。
錢學森曾動情地說:“我在美國前三四年是學習,后十幾年是工作,所有這一切都在做準備,為了回到祖國后能為人民做點事。因為我是中國人。”
這位科學巨匠用一生詮釋了什么是愛國情懷。 他放棄美國優(yōu)越的科研環(huán)境和生活條件,選擇了一條艱難卻光明的報國之路。在他的身上,我們看到了中國知識分子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的崇高品格。
如今,酒泉衛(wèi)星發(fā)射中心有一座銅像:錢學森微笑著凝視遠方,身后是一枚矗立的火箭。每年都有無數(shù)航天工作者在此宣誓,繼承他的遺志。
| 還沒有對此評論! |
| 電話: |
|
| 電話: |
|
| 電話: |
|
| 電話: |
|
| 電話: |
|
| 電話: |
|
| 電話: |
|
| 電話: |
|
| 電話: |
|
| 電話: |
|
